郎静山原名国栋,祖籍浙江兰溪,其父郎锦堂为晚清官僚,历任运河工程督导,驻节淮阴。清光绪十八年(1892年),
郎静山出生于淮阴清江浦。故居位于现清浦区都天庙前巷27号,旧称郎公馆。郎公馆占地面积600平方米,原有大小房屋近20间。
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,郎静山故居原有庭院格局及大部分建筑依旧保存。巷北与文慧庵比邻,西临都天庙。都天庙一隅旧
时为清江浦闹市区,周围居民密集,昼日街面熙攘,长夜灯红酒绿。郎静山在这一人文环境里生活了12年,度过了他天真烂漫
的童年时光。根据史志记载,仅清光绪15年期间,清江浦先后诞生了王瑶卿、李更生、王叔相、郎静山、周信芳等一批历史名人,
群星璀璨,铸就了时代的辉煌。
郎静山童年时的家境是富裕的,其父身居要职,年薪丰厚,因公务常遣外地行走。平时酷爱书画及艺术品收藏,这对童年的
郎静山有着良好的熏染,增添了他对中国绘画艺术与美学文化的感识。清光绪二十九年,年满12岁的郎静山赴上海南洋中学读书,
当时国画教师李靖兰课余授以摄影和暗房制作技术,郎静山对摄影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为了满足他的爱好,父亲给郎静山购
得一架旧式相机。从此,他与摄影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郎静山的摄影生涯是曲折艰辛的。当时上海各报刊还不重视新闻照片,偶而刊用一些老字号照相馆技师的作品。1910年郎静山
在上海《申报》馆业务部任职,他在工作之余经常涉足苏州园林和郊外乡村,拍摄了大量的风景照,将其优秀之作接连地在画报上
发表,把摄影艺术推向社会。1920年郎静山被上海《时报》聘为该报第一位摄影记者,此时的郎静山已在中国摄影界崭露头角。
郎静山是一个十分勤奋的人,他以东方的艺术意象进军国际各种沙龙比赛,而且几乎在他壮年的历练中从不停息,因此获得入选
次数超千幅的业绩。郎静山当时是以摄影为生,为了养家糊口他举办过许多次的展览销售自己的作品,甚至在日本侵华的战火岁
月,他在重庆、成都、上海还举办个人影展,并将门票收入救济内地难民。所以,他的作品数量是惊人的。
郎静山的摄影作品以自然景观为主,他的影像多是模仿中国古典绘画,以远山流水,小桥楼阁为题材,讲的是东方人生哲学
的古老避世理想,这正符合国人自在的文化教养。在观画的过程中回避世俗的纷争,归依日月山川之中的平静感觉。我们认为,
郎静山这一理念的基源同他在清江浦的童年境遇有关。郎静山是中国第一代艺术摄影大师,他的突出成就是创造了“集锦摄影法”。
所谓“集锦”就是多底合成,即选用分别拍摄的底片,在暗房通过放大技术叠放在一起,在构图上进行艺术创作,合成山水绘画
的范本。看他的相片,犹如看一幅水墨山水画一样,其幽静淡泊,意境深远。他在抗战时期制成的精品之作《红树青山》,极像
一幅国画立轴,远山近树皆清晰,层次丰富而不失纵深感。郎静山概括自己的摄影创作说:“我做集锦照片,是希望以最写实、
最传真的摄影工具,融合我国固有画理,以一种善意的理念,实用的价值,创造出具有美的作品。”
郎静山一生致力推动摄影活动与教育,曾发起组织许多艺术团体。特别是在民国早期,他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,开
创中国摄影教育的先河。他在《新闻夜报》创办《摄影艺术》周刊,登载摄影技术、影展评介、影坛动态、摄影史话、器材交换
等方面的文章,共出二百三十多期。他与一些志士同仁组织成立了“中华摄影学社”,经常举办影展,有效地推动了中国摄影事
业的发展。1949年迁居台湾后,曾任教于台湾国立艺术学院及台北文化大学。郎静山的学术成果是丰硕的。50多年间,他的摄影
作品和理论著作大量出版,奠定了中国摄影史料的基础。1965年美国出版的《世界百科全书》选刊了他的作品。他的《真善美的
新境界》一文则于1978年编入台湾高级中学国文课本。郎静山以他勤劳与执着,在国内国际摄影界赢得了崇高的声望。他先后获
得美国、英国皇家、意大利、法国、菲律宾、德国等二十几个摄影学会荣誉职衔数十种,国际摄影界赠予郎静山为“亚洲影艺协
会之父”荣誉称号,1980年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首届颁赠世界十大特艺专家荣衔,郎静山被列为第三位,授“集锦派专家”衔。郎
静山的人生历程跨越了一个世纪。1995年4月13日,病逝于台北,享年104岁。
郎静山自幼离开淮安后,就没有再回来过。但他一直没有忘却自己是淮阴人,他对故土有着深情的眷恋。1992年是郎老百岁
寿辰,他在北京举办了影海生涯百幅作品展。当他得知淮阴市摄影家协会希望大师作品能来淮展出时,欣然允诺。他委派长子郎毓
祥办理此事,并叮嘱说:“我人老了,不能回去,但作品可以回淮阴展出,向故乡人民汇报!”为了感谢家乡父老的厚爱,他在
原来展出的百幅作品中,特意增加了一幅超长的山水相片,这是他晚年制成的得意之作。1992年5月30日至6月8日,《郎静山百
岁百幅摄影作品展》在市区城南公园叶园隆重展出,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艺术反响。多年来,淮安摄影人怀着对郎静山先
生崇敬之情,为使其精神与影艺在他的故乡更好发扬光大,全市摄影活动蓬勃开展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